课程建设管理办法
2016-11-04 10:48:41 | 发布者:admin| 查看数:2644
一、指导思想
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,精品课程建设在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律的基础上,应当注重行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发展,要充分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而实施。通过精品课程建设,形成一批高质量的、具有代表性的优质课程,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,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
二、建设目标
精品课程建设是学院长期开展的重要工作,学院每年将培育3-4门具备潜力的优质课程,给予经费资助,进行重点建设,使其在师资队伍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与手段、实践条件、教学效果、特色与创新等方面都能达到优秀,成为代表学院教学水平并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。以此为基础申报市级精品课程,条件具备时进一步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,力争逐步构建学院、市级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。
三、建设内容
精品课程是以具有科学的管理体系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、创新的教学内容、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特点的示范性课程。精品课程建设要做到高标准、严要求,要做到科学、创新、特色与示范。
1、加强领导、科学管理。各要积极实施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,通过制度的实施与监督,保障精品课程的顺利进行,促进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。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,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。在组织规划精品课程建设时,要以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,充分考虑专业分布以及学院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,要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。
2、提高教师素养,加强教学队伍建设。精品课程应由学校、行业、企业共同参与建设,负责人以学术造诣较高、具有授课经验与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为主,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、人员稳定、教学水平高、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,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。
3、创新教学内容。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、先进性,要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,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,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,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。
4、注重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。精品课程要根据课程特点,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,要积极使用网络技术,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,相关的教学大纲、案例、习题、实训实习项目、学习指南等必须上网开放,起到共享与辐射作用,带动其它专业其它课程的建设。
5、重视教材建设。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。精品课程负责教师可以自行编写、制作相关教材,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。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、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。
6、强化实践教学。精品课程要高度重视实验、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。精品课程负责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,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,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,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、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。
7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。精品课程要结合教学内容、教材、教学方法与手段、实践教学等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全面评价。同时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,要完善教师的评价制度,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。
三、精品课程的申报条件与程序
(一)申报条件
1、精品课程原则上不限制课程类型,但将优先专业课及由学院、行业、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的课程;
2、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必须是学院的专任教师,并且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或“双师素质”教师,申报的课程应有一个相对稳定、结构合理并不少于3人的教师梯队;
4、申报的课程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,且有完整的课件、案例、习题、实训实习项目等相关基础;
5、申报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多媒体的应用,课程所有相关资料必须达到能够上网条件。
(二)申报程序
1、教务处每年3月份下达精品课程申报计划;
2、课程负责人填写《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精品课程申报表》,并提交专业审核,由专业统一提交至教务处审核;
3、教务处经统一审核后,于5月份正式公布选拔结果。
(三)申报材料
纸质材料:
1、申报表;
2、课程的教学大纲、进学进度表、教材或自编讲义、案例、习题、实训项目;
3、反映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获奖证书、行业评价、学生评价等材料;
4、课程整体介绍的文字稿。
电子材料:相关材料的电子版本。
五、课程管理
1、原则上精品课程的建设周期为2学年;
2、在建设期,应当不断完善课程网络资源,教学大纲、案例、习题、实训实习项目等要进行网上共享;
3、申报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后,将由学院统一组织拍摄教学录像,并进行网上共享,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上网教学资源,逐年增加上网的授课录像,不断丰富与完善课程资源;
4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实行课程负责人制,课程负责人负责组织建立课程建设小组、制定建设计划、领导建设方案实施、接受评估验收。
5、精品课程负责人应当每学期期末上报一次课程建设情况报告,就课程建设现状、存在的问题、下一步的计划等进行具体的说明。教务处每学年开展一次精品课程建设状况检查,以加强建设质量,对于存在问题的,应当及时开展整改,问题重大的及整改效果不理想的,教务处有权及时终止建设。
六、经费管理与奖励
1、对于被立项为学院精品课程的,学院将予以最高2万元的课程建设经费,经费使用采取实报实销制,由课程负责人将相关费用上报教务处,经审核批准后,方可报销。经费是使用范围依据学院《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》中资金的使用范围。
2、学院精品课程必须接受监督与检查,期间若发现措施不得力、建设效果不明显,效益欠佳,组织管理混乱的课程,将暂缓或停止拨款。
3、对获得“院级精品课程”称号的优秀课程,推荐申报市级精品课程,条件具备时可进一步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。
4、对于被立项为学院精品课程的,学院将一次性奖励2000元;对于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荣誉的将给予每月300元津贴及一次性奖励3000元;对于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荣誉的将给予每月500元津贴及一次性奖励10000元。其中,津贴部分主要针对精品课程负责人,且需要负责人与学院签订精品课程后续建设任务书,对于精品课程的其他参与人,学院将会视其在建设过程中的任务量,另行处理。当奖项叠加时,以最高等级为准。
5、在同等条件下,各级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在职务评定、学术交流、进修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。